雖是寒冬,但扶貧車間內卻讓人感到暖意。12月14日,在湖北福力德鞋業有限公司扶貧車間,500多名工人戴著口罩在各自的工位前忙碌著,動作嫻熟地操作著縫紉機、粘膠機等機器。經過一系列工序,一雙雙靚麗的運動鞋從生產線滑落下來。
今年26歲的陳俊杰來自沙洋縣十里鋪鎮,因父母患病,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就業人員。2016年8月以來,他一直在該公司扶貧車間拔楦頭。拔楦頭就是將鞋的成型模具從成品鞋內拔出,工藝看似簡單,實則需要一定的力度、技巧和耐心。陳俊杰每天都要重復同一個動作上千次,月工資在3000元左右。
今年3月14日,在收到復工通知后,陳俊杰第一時間收拾好行囊,乘坐定點接送專車回到公司。福力德公司的余梅說,像陳俊杰這樣按時返崗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約有40人,企業已為他們建檔立卡。
就業扶貧,企業吸納是主渠道。市就業局的劉倩說,安置一個人,救助一家人,今年以來,人社部門精準幫扶就業3.3萬人,其中通過企業累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1738人。
市人社部門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,按1000元/人給予獎補;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組織貧困勞動力到企業就業,按不低于200元/人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;評定福力德、新洋豐等就業扶貧愛心企業6家,實施典型帶動;會同市扶貧辦推進建設扶貧車間15個,把崗位送到貧困戶家門口。
把就業扶貧的陽光照在更多有就業需求的人身上,人社部門在行動。3月底至4月初,通過上門走訪、電話調查等方式,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摸底調查,掌握其就業狀況和就業意愿,更新完善實名制臺賬。對市場自主就業確有困難的有勞動能力、有就業意愿者,全部納入兜底就業幫扶對象,確保了“一個也不能少”。
最好的就業,就是讓貧困者更好就業。面對疫情防控常態,市人社部門與政法委、自然資源和規劃局、住建局、交通運輸局、水利和湖泊局、衛健委、扶貧辦等單位聯手,大力開發保潔、保安、養路、護林、管水、愛國衛生與防疫消殺等崗位,兜底安置了11654名就業困難的貧困勞動者,其中人社部門開發公益性崗位5419個、兌現公益性崗位補貼1319.4萬元。
既有外面幫,也要自變強。市人社局就業科皮亞慶說,貧困原因千千萬,共性都是一個窮,對有帶動能力的貧困者,每戶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,鼓勵其創辦農家樂。今年,我市新增扶持貧困勞動力創辦農家樂9家、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34人。(記者姚桂林 周小丹 通訊員全本艷 陳天翔 李勃)